西藏茶从何而来?寻找西藏茶的起源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西藏茶从何而来?寻找西藏茶的起源

  在西藏,人人爱茶。酥油茶、甜茶、清茶……茶,无时无刻不浸润着老百姓的生活。可是,西藏原本是不产茶的。二者之间的故事究竟从何开始呢?那就要从西藏茶从何而来说起。

  人们总是喜欢从民间故事中寻找历史的“真相”。关于西藏茶文化起源最有名的传说是“神鸟衔茶救国王”。该故事中,茶最早是作为药出现的。

  但传说归根结底不是真相。为此,我们还需要通过科学来拨开云雾,寻找答案。

  赵国栋是西藏民族大学的一名教师,因为对茶的喜爱,2009年走上了研究西藏茶文化的道路。最早他从社会学角度入手研究。为了挖掘相关资料,跑了很多地方。“刚开始起步很难,因为这方面的资料很少。”赵国栋说,“而且发现很多科普性的资料存在一些问题,这也是我萌生研究西藏茶文化念头的原因之一。”

  十几年来,他相继出版了《茶叶与西藏》《茶谱系学与文化构建》《西藏茶文化》等8部专著。在《西藏传统茶文化的发展阶段》中,他这样写道:现代考古已经证明,早在1800年前的东汉,当时正值西藏的古象雄王国时期,内地的茶叶已经传播到了现在的阿里地区。但西藏流行喝茶并不是从那时开始的。茶叶实体的传入比喝茶行为的流行要早。

  西藏茶风盛行,但却一直没有人在这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赵国栋也是看到了这点,才更加坚定寻找西藏茶文化答案的决心。

  最初,茶是以药用形式存在的。后来慢慢出现在食物中。最后才是大范围饮茶的出现。“茶叶最早传入西藏的时候,是作为汉地的一种珍贵稀有物品,统治者和大贵族把茶叶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小心翼翼地保存。”赵国栋介绍,“《唐国史补》中记载,当时的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已经有了唐朝许多产茶地的茶叶,所以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已经不是茶叶传入的问题了,而是揭示了当时吐蕃赞普已经有了多种茶叶的现象。但同时,赞普依然对烹茶之事感到陌生。也就是说,在赤松德赞赞普之前,茶叶作为饮料在吐蕃并没有达到流行的程度。众所周知,唐朝时流行‘煎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煎茶法为西藏酥油茶的出现带来了契机和启示。”自此,茶叶开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起了饮料的角色,并开始被慢慢接受。

  茶马古道

  让西藏与茶结缘

  西藏原本不产茶,却因茶马古道,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输送茶叶,是西南边疆、西北边疆与内地马匹与茶叶互换(即茶马互市)的重要纽带。狭义而言,茶马古道文化是一种多民族、多地区的复合性文化,其地域范围涉及西藏、四川、云南、青海、湖南、陕西等多地。茶马古道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以其为纽带形成了城(村)镇发展、贸易往来、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民族交流与融合、音乐文化交流等。

  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位马帮商人行走在崎岖的道路上,烈日当头,昏昏欲睡,便找了一个地方稍事休息。当他吃下糌粑、牛肉干时,与他相对而坐的茶商递过水壶,那是一壶泡了一种特殊植物的水,解渴解乏还解腻。当他来到茶商的家乡时,才发现这里到处是那种散发着清香的植物。便将其带到家乡,一时间备受欢迎。甚至出现了“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现象。

  以前西藏消费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云南、湖南等地。历史上,四川及周边地区是内地茶叶输入西藏的核心区域,这种供给状态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其中,以四川雅安最为著名。后来,人们所说的“藏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专指从雅安来的茶。“四川茶在进入西藏之前,它的运输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雅安到康定和康定到西藏。”赵国栋介绍。当时茶叶背夫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

  西藏茶的起源,源于美好的民间故事,也源于科学的探索,更源于那一条真实存在的茶马古道……

  “茶债粮”

  只为那一口偏爱

  数年如一日研究中,让赵国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物质实用性是茶叶在西藏社会生活中不可取代并占据重要地位的基础。

  采访中,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在普兰采访的时候,一位老人告诉我,他们那里的人特别爱喝茶。但是很早以前生活水平都不高,有钱人家才会有茶。为了喝上茶,很多人会去别人家借茶,或者用粮食去换,所以就出现了‘茶债粮’的现象。但是,这样的代价很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债’得起,当地人便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用当地一种植物代替。”

  这种植物名为“邦加”,口感不如茶,但也有提神醒脑的效果。“邦加”一般生长在深山,寻找它并不容易。“前几年夏天去过一次,试图寻找当地人口中的‘邦加’,花了5个小时爬山,最终被一条奔腾的河挡住了去路,寻找未果。我想有机会再去找找看。”赵国栋说,“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只要能喝到这种植物泡的水,一切都值了。”

  但这一切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仅每天都能喝到茶,而且有了产自本地的茶。

  易贡茶场,在这片土地上开启了新篇章……

  (责编: 常邦丽)

  来源: 西藏日报